我是Damo,用了7年時間在一家代投公司,從一線優化師做到了運營總監。從業的前面5年,我一直在做主流媒體,騰訊廣告、抖快、百度等等,小有成績。去年開始,我帶著團隊轉型,開始專職做知乎投放。
為什么放著大媒體不做,轉做小媒體呢?
大媒體卷得太厲害,代理商收益有限,且對于資金流的壓力很大,個人也越來越賺不到錢。另外,大媒體DAU逐漸飽和的今天,未來的增益更是有限。
知乎不同,一直處于商業化的探索階段,大家的起跑線相對一致,利潤上也明顯更有空間。
而且,知乎的信息流廣告和“知+”商業化內容的收入占比將近2:8,且“知+”在商業化中的收益,每年還在快速遞增。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1.jpg (77.55 KB, 下載次數: 37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知乎財報
在我做知乎投放的這2年中,發現市面上的投放干貨非常少,甚至很多內容都是錯的。我自己也踩過不少坑,沉淀了一些投放技巧,借著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01
什么行業客戶更適配知乎?
什么人在用知乎,他們身上有什么標簽?
經過多年的用戶沉淀,知乎的高凈值用戶濃度比例非常高。從知乎本身的好物產品的數據看,用戶的平均客單價在1000塊錢以上。用戶喜歡為新品和科技產品買單,注重通過避雷的方式規避“智商稅”,愿意花時間研究產品的成分、材質和參數。因此,3C、IT、教育和電商等行業廣告主在知乎上的占比尤其高。
正是這種用戶屬性,決定了知乎的廣告不能走傳統廣告的老路,而是開創了獨特的“內容廣告”模式。
幾年時間,知乎廣告完成了從信息流到社區內容推薦廣告的轉型。
剛開始做知乎廣告時,我的認知還停留在信息流廣告層面,認為廣告就是要寫“知乎體”的文案,并展示在開屏、首頁或內容頁。
然而,當我真正接觸知乎廣告后,發現信息流廣告的占比非常低。我就問了我的mentor,他告訴我,現在的知乎商業內容與一篇篇的內容融為一體了,更原生,效果更好,這就是“知+”。
以下這張圖,是知乎傳統的信息流廣告,以圖片的形式展示: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2.jpg (93.44 KB, 下載次數: 46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下面這張圖,看似沒有廣告痕跡,因為無明顯的廣告標識,外行人甚至不認為有廣告。實際上第三篇文章,“考雅思一定要報班學嗎?”的內容就是一則“知+”: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3.jpg (96.9 KB, 下載次數: 30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下圖展示了廣告中的轉化入口,稱為“插件”。用戶通過這個插件,可以實現從“種草”到跳轉購買的全鏈路體驗。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4.jpg (128.61 KB, 下載次數: 31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02
知+與傳統信息流廣告區別
無論是傳統信息流廣告還是知乎的內容廣告,素材都是重中之重。
我做了3年抖音和騰訊廣告的投放,發現大媒體的投放在素材上非常內卷。
我曾經歷過每天上百條創意、幾十個賬戶同時投放的高強度時期。為了讓素材快速起量、避免衰退,只能不斷打磨視頻和圖片,保持素材的新鮮度。因為我知道,一條素材如果能夠爆量,消耗就會發生質的飛躍。
后來,我開始轉戰知乎,做了將近2年的時間,發現知乎和其他媒體平臺投放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,素材從視頻、圖片以及文字鏈變成了一篇篇文章。
與其他媒體相比,知乎的素材衰退周期較長。一般來說,其他媒體的素材長則一周,短則一天便會衰退;而知乎的文章生命周期則非常長,有些甚至能流通一年。
因此,從一開始,我們就需要精心打磨文章的人設和內容,同時維護好評論區的互動。盡管文章起量可能需要時間,但一旦爆量,長尾效應就會顯現。
此外,知乎和大媒體平臺的賬戶機制也不一樣。知乎賬戶本身是沒有權重的,真正有權重的是文章的質量。文章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投放效果和ROI。
與傳統廣告類似,“知+”關注文章的CTR、ECPM、CPC的數據,在這基礎上,還增加了插件的數據。
接下來,我就用一個案例來解析“知+”商業內容玩法,如何寫出爆款文章,提升廣告效果。
“知+”的商業內容怎么寫(以教育行業為例)
知乎是一個獨特的社區平臺,強調用文章打動用戶,而不是像傳統信息流媒體那樣短平快地介紹產品和收益。
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過程中,關注知乎用戶的喜好、搜索Querry、使用場景、痛點等維度。
對于教育的廣告主,非常忌諱一上來就打廣告。相反,我們需要通過講述自己的考證經歷、備考流程等方式來切入,甚至加入刷題技巧、課程腦圖等內容,讓用戶真正覺得你是一個“過來人”,才能確保文章的可信度,推薦機構的準確性。
知乎的用戶,確實是在為人設和內容買單。
第一步,立人設
在我運營的多個知乎號中,每個號都有一個固定的人設。
比如教育行業,常用人設是上岸學長;護膚品行業,人設是醫學生;3C數碼行業,人設是科技發燒友。
另外,人設要與行業高度相關。比如,一個普通素人分享化妝品成分,肯定比醫學生的分享更有信任感。同樣,一個“上岸學長”分享報考經歷,往往比正在備考的狀態更具說服力。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5.jpg (59.36 KB, 下載次數: 49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第二步,講故事
我所服務的教育客戶大多集中在考公、考研和雅思等領域。
剛開始寫教育行業的文章,我借鑒了其他大媒體比較成熟的視頻腳本,將培訓機構的優勢、價格、上課時間和證書信息等內容一股腦地呈現給用戶,結果發現文章投了將近1周,也拿不到量,但我又不敢提價,因為提價勢必帶來高成本。
后來我開始學會了“抄”,但“抄”也要有“抄”的方法。
我剛開始只翻看知乎站內的廣告文章,發現大家寫的都大同小異,沒有可借鑒的地方。
后來我學會了用知乎的工具-有數平臺,洞察考公用戶關注什么,喜歡看什么方向的文章。
比如下圖中,可以看到知乎的用戶比較關注考公熱、考公崗位、難度、流程等,而且在top文章里,用的是第一人稱,來講述自己考公中的故事。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6.jpg (25.35 KB, 下載次數: 38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基于之前在大媒體信息流上沉淀下的經驗,我又豐富了一些內容,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用戶,建立不同的人設。
第三步,看數據
在分析數據時,可以從以下三個主要維度來判斷文章質量的好壞,并進行針對性的優化:
- 標題優化:點擊率的高低首先取決于標題的吸引力。標題需要突出文章的核心內容,比如針對考公小白的標題可以直接說明其價值點,如“零基礎如何備考考公,送考公資料”等。
- 開篇吸引力:除了標題要下功夫,開篇第一段也要足夠具有吸引力,用戶愿意點擊進來看內容;因為標題和開篇第一段,是完全展示給用戶的。
- 比如我寫考公文章的開頭,上來就會提到考公不難,寶媽、在職、大學生都可以考,我一戰就上岸了,且上岸有方法。這樣讓用戶好奇到底什么樣的方法,能讓寶媽等群體快速上岸。
- 互動率:
- 內容足夠干貨,經驗落地且全面,才能觸發用戶的一系列互動行為(收藏、評論、贊)。所以就需要在講故事的時候,穿插專業知識,有了充足的信息差,用戶更容易被影響。
- 我寫考公的文章,不單單寫我的備考流程和時間安排,我也會增加考試干貨,比如行測的題目如何刷,題目的考點是什么,甚至還會有快速判斷的公式,讓用戶真實覺得我是個“過來人”,上岸有方法。
- 插件曝光率(插件曝光量與文章點擊量的比值,參考區間120%+):
- 插件曝光是承載用戶進入文章到形成轉化的重要卡點,平均一篇文章會有1個以上的插件,所以插件曝光不會低于100%,若低于該值,則要考慮是否插件的位置放置得太靠后,導致大部分用戶閱讀文章的時候,還沒有看到插件,就跳出了。這時候,我通常會用調整插件位置的方式來解決。
- 插件轉化率(卡片點擊 CTR,參考區間1%-3%):
- 插件點擊是轉化的最后一道關卡,這部分包含引導語和描述兩部分,內容要簡單、直接地傳達出產品或服務的賣點,并結合緊迫感(如限時領取、名額有限等),刺激用戶點擊。
- 插件只有1個宗旨,體現產品賣點、告知用戶獲得。在一篇1000到2000字的文章中,插件的使用要適度,既不能太少,也不宜放得過晚。建議在文章的前三分之一處適時插入三個插件。
- 如果插件過少,用戶在長篇文章中難以找到轉化的入口。而如果插件靠后,讀者可能因耐心不足而未能及時轉化。
- 因此,合理分布插件位置,保證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輕松發現轉化機會,是提升轉化效果的關鍵。
- 我曾經有一個文章的插件轉化率做到了5%,我在插件引導語上會提醒用戶,領考公的資料是免費的,但該資料不是一直都在,隨時會被下線,手慢無。
- 表單轉化率:
- 不同行業考核不一樣,不同客戶轉化率也不一。但如果轉化率極低的情況下,我會在插件引導語和文章上下功夫。
- 比如客戶的表單落地頁需要手機號驗證,這時我就在文章中說明,驗證碼是平臺要求,確保用戶真實性,無法避開。
- 如果是加微信的客戶,我會在文章中提醒用戶加了好友后,多跟老師交流,老師知道了考生學習水平后,會一對一定制學習方案,而且為了打消“學生怕老師”的顧慮,我還會在插件引導語上增加“老師人很好,有問題可以隨便問”的引導。
從上面的tips可以看出,“知+”商業內容的轉化鏈路:文章曝光-用戶點擊-插件曝光-插件點擊-插件轉化,所以需要關注各個鏈路的數據指標。
如果文章曝光過低,則要考慮文章的選題是否過窄,觸達的用戶群體不足,導致文章無法在算法層級召回,此時,則需要根據知乎站內的人群畫像調整選題思路。
比如我曾經有個智能貓砂盆客戶,該產品在知乎站內無數據,此時則需要從生活場景出發打滲透,比如父母不喜歡我養貓,覺得貓不衛生怎么辦、過年期間留貓在家、該如何準備水和食物、養貓費勁嗎、貓會亂拉亂尿嗎?這些場景不僅能吸引目標用戶,也能通過更加廣泛的生活話題擴大文章的曝光量。
03
具體寫作技巧分享
以上都是理論知識,接下來分享一些具體的寫作技巧。
我帶的行業更多是教育,以考公為例,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,我會講不同的故事,對應不同的人設,如考公小白、一戰落榜、二戰復習等,都有不同的內容策略打法。
小白人設
行文思路:
主要以零基礎考公、考公流程和注意事項為主。面向的群體更多的是傾向對考公沒有概念,缺少整體認知的用戶。正因為這部分用戶對考公的認知有限,所以才有了信息差,能更好的被營銷種草,文章中的互動轉化更高。
文章策略:
開頭
文章一開頭就直擊用戶的痛點,告訴他們“備考有方法”,通過一些實際案例讓他們相信只要掌握正確的備考方法,成功并不遙遠。常用的策略是先展示考公成績單,增加可信度,激發用戶繼續讀下去的興趣。
正文
通過“上岸的學姐推薦,我認真上課、刷題等努力,成功上岸的故事”引發共鳴。這部分可以提及課程中包含的選崗分析、備考資料、學習計劃等,幫助用戶形成對考公備考的完整概念,增強信任。
關鍵點,也是文章中的最干貨部分,主要分成了3部分。
①從報名到政審、錄用等每個環節,詳細解讀各個流程中的注意事項。包括考試時間表、報考條件等信息,這樣可以讓用戶清楚每一步需要做什么,刺激用戶收藏文章,增加互動
②主攻考試過程的干貨,如國考和省考的區別、備考周期,應屆生和往屆生如何報考等。
③刷題技巧,針對行測的五大模塊:言語理解與表達、判斷推理、數量關系、常識判斷和資料分析,提供一些公式技巧,幫助用戶快速理解和熟悉課程,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明白萬事有方法,減少用戶打退堂鼓的概率。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7.jpg (42.94 KB, 下載次數: 28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結尾
文章尾部的插件和引導語設計時,要凸顯緊迫感。比如,告知用戶“資料限時領取,課程可能隨時下線”,這樣能夠促使用戶立即行動。在插件描述中,要強調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與實用性,激發用戶盡快點擊落地頁。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8.jpg (16.5 KB, 下載次數: 30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二戰人設
基本思路:
二戰用戶一般都對考試流程和題目有概念,多次考試都未上岸,他們會對課程有針對性的復習,不像小白一樣抓瞎。此時文章結構要調整為踩坑攻略相關,講解自己遇到的坑,且是如何解決的,引得用戶共鳴。
正文
大篇幅評測對比,講各種考公方式的弊端和正確方法。比如我第一次考過,選擇了自學,但是存自驅力不足,學習過程懶散,注意力集中困難。
后來跟同學一樣,選擇了報班,還是選的大機構,剛開始信心滿滿,但是班上的人太多,老師顧不過來,有時候還是上的錄播課,課上的問題當時不能解答。最后決定選一對一,老師都是憑口碑增加生源,教好了,老學生會帶更多的新學生來上課。
結尾時還可以附上老師認真批改作業的圖片。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9.jpg (33.86 KB, 下載次數: 27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插件和引導語,體現老師的認真負責,突出一對一賣點,針對學生的接受程度一對一定制學習規劃。
知乎內容投放——一種新的內容投放方式-10.jpg (16.33 KB, 下載次數: 26)
下載附件
2024-11-13 21:53 上傳
04
總結
“知+”商業內容不是一個消耗可以瞬間爆發的平臺,而是像一個長者,娓娓道來他人生中的故事,把其中的經驗慢慢傾訴,用最真誠的、最樸素的語言,做長期的滲透,形成最優質的轉化。
客觀說,嘗試所謂的小媒體,肯定有一定的風險和投入產出比問題,但像大消費和教育行業的廣告主,還是非常建議深耕一下知+的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