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不管過去還是現在,科學都是對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觀察。所謂先見之明,是對即將出現的事物的認識,而這認識要有一個過程。
——達·芬奇
將GPT嵌入到企微成為企業AI,你愿意部署嗎?-1.jpg (16.01 KB, 下載次數: 52)
下載附件
2024-9-5 14:46 上傳
在新一輪的人工智能浪潮下,“GPT”這個詞時常會鉆進我們的耳朵,而且隨著chat GPT的爆火,再一次將人工智能與AI的無限能力呈現于世人眼前。而我們在驚嘆高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,前所未有的憂慮也隨之而來,“高科技是否會取代人類”,“未來這幾類人將會失業”……諸如此類的文章可謂是鋪天蓋地,看到不由得讓人心頭一緊,難道打敗人類的,將是人類創造出的科技嗎?
將GPT嵌入到企微成為企業AI,你愿意部署嗎?-2.jpg (247.7 KB, 下載次數: 52)
下載附件
2024-9-5 14:46 上傳
圖片來源于網絡
“GPT”到底是什么,又有何種能力?
其實GPT是一種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,通過大規模的自然語言數據訓練,可以掌握和“學習”自然的語言表述方式和規律。GPT全稱是(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),其中:“Generative”表示該模型具有生成文本的能力;“Pre-trained”指的是在對模型進行特定微調任務之前,會進行大量文本數據集的預訓練;“Transformer”指的是該模型所用的基本架構。
從發展歷程上看,2017年出現的Transformer模型為GPT的出現奠定了基礎,2018年GPT問世,由OpenAI提出的GPT-1開啟了新一輪自然語言模型發展的熱潮,生成式預訓練模型GPT-1誕生。2019年,GPT-2以增加模型通用性為目標,移除GPT-1的微調,以更大的參數量和多任務訓練,無需經過特定的數據集訓練也能解決各類問題,即zero-shotlearning(零次學習)。2020年,GPT-3用Few-shot代替zero-shot,并將訓練參數增加到1750億,再次提高模型表現性能。2023年3月14日OpenAI推出了GPT-4模型,向多模態通用人工智能邁出了更加堅實的一步。
在GPT持續發展的歷程中,其技術水平與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,經歷了數次升級迭代后,使得GPT-4擁有了以下特性:
- 強化的語言和代碼生成:GPT-4可以生成更連貫的、類似人類的語言。代碼生成也得到了改進。
- 對內容理解更完善:更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,并提供更多正確的回答。
- 多語言支持:支持多種語言。
- 多模式:支持文本和圖像輸入。
- 更長的上下文相關性:OpenAI API提供了相當于10-13頁文本的8k和相當于約50頁文本的32k版本,可供API使用。
- 圖像理解(多模態):不僅能理解圖片中的內容,還能理解上下文及其含義。
“光說不練假把式”,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,GPT也有著不俗的表現,例如在客服服務領域,能夠通過對客戶的查詢提供即時響應來改善客戶服務。在翻譯領域,能夠準確地將本文翻譯成另一種語言。另外內容生成上,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,生成原創且連貫的內容。此外它在圖片分析、總結、創意生成等領域也能提供極為出色的應用。值得業內同仁共同關注的是,GPT還能夠生成代碼,這對于程序員來說,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,但是從某些角度理解,或許也并不是一個“好消息”。說到底,GPT仍是一個工具,如何使用它決定了他的價值有多大。
談到GPT的應用場景,近日在我們運營的社群內,群友G的一則提問與之極為相關,且該需求對于不同行業中的企業來講,也是極為普遍的。
將GPT嵌入到企微成為企業AI,你愿意部署嗎?-3.jpg (268.74 KB, 下載次數: 53)
下載附件
2024-9-5 14:46 上傳
群友G提出:假如可以把GPT嵌入到企業微信中,成為企業AI,大家愿意部署嗎?
她還作以補充說明,表示她目前的想法在于打造一個機器人,提升用戶尋找資料的效率,正所謂“問度娘不如問AI”,因此是否可以考慮將GPT植入到企業微信中,供大家查詢相關資料、學習某些知識使用。
這一問題的提出,引發了大家的廣泛討論,有人認為如果采用私有化部署方式,才能行的通。也有群友表示認為千萬不要這樣去做,有可能會導致信息泄密。綜合來看,針對這樣的做法,大多數群友持有的仍是保守的意見,主要的原因在于這一做法無法行之有效的保證信息安全。
的確鑒于人工智能的訓練和學習方式,當員工使用GPT時,很可能會出現一些風險,例如工作中的保密和隱私問題、偏見和公平、法律合規性和責任等等,然而想要使用又必須突破這些難點。擺在面前的,就有兩個矛盾點至今無法去妥善解決,第一就是部署方式的問題,采用私有化部署勢必更加安全,但是帶來的弊端就是數據量的局限性,無法獲取到足夠的數據量,AI的準確性又無從談起,甚至可以說打造“私有化的AI”是無意義的。另外一個矛盾點就是數據跨境問題,有群友直言雖然可能GPT的接口是本地的,但是最后仍會提交到美國的服務器,數據出境問題不可避免,過程中難以保證數據安全,因此企業的重要機密也極有可能泄露,后果是無法想象的。
鑒于此,有的群友呼吁到:“我們還是等國內的吧,等百度,等阿里!”。
在群友們的期待中,也讓我們看到了以ChatGPT為代表的內容生成型人工智能的崛起,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。其通過引入新的訓練方法,在降低人工智能使用門檻的同時,拓展了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,甚至使人工智能進入到了尋常百姓家,人工智能的通用化時代正在悄然而至。對于企業而言,GPT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,但是其中所隱藏的風險也不容小覷,目前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- 隱私和數據安全風險。更強的算力,更優的算法,就意味著更大的隱私和數據風險。
- 偏見和歧視風險。如果說在公域數據上訓練出來的GPT會有偏見和歧視的話,那么私域數據訓練出來的GPT的偏見和歧視會更加明顯,原因在于私域數據量比公域要小得多。
- 造假和作弊風險。好的工具也是一把雙刃劍,濫用工具導致造假和作弊無法避免。
- 內容不確定性風險。GPT生成的內容已經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人類,但是無法避免其遇到盲點,難以保證信息質量,觀點的偏頗。
- 監管和合規風險。使用GPT需要滿足法律和監管要求。如果未經充分驗證就使用GPT,就有可能觸犯法律和監管規定。
- 戰略和變革風險。GPT的應用一定會帶來企業的巨大變革,這種變革首先是過程性的、職能性的,但最終必將是全面性的和戰略性的。
- 員工崗位和能力喪失的風險。GPT可以高效優質地從事許多工作,不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類去完成一些工作,甚至可以完全替代很多一般崗位。
如何規避風險是必須慎重思考的,而想要發揮GPT的效用,也需要從兩方面著手,一方面需要去養模型,另一方面是用模型,想要養模型就要有足夠的數據來源,用好模型又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,因此對于企業來說,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,使GPT與現有的應用場景結合?在實際應用后,又能為企業帶來多大的效率提升?其價值難以量化,因此很多企業認為當下對于GPT進行深入應用似乎并未到達一個成熟的時機。
如果將GPT想象成一個真實的人,其強大的記憶力與推理能力是超乎想象的,而真正使得GPT超越其他大模型之處就是可以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學習!無疑GPT是人工智能領域令人驚喜的發展,其先進的特性和功能為改善通信和交互的可能性打開了大門。
GPT的潛在用途是巨大的,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它極有可能就會被應用于各個行業。一方面,AI的這些能力能夠讓其更好地輔助人類社會。但另一方面,這也讓AI對人類的復雜操縱行為變得更加可能。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承認的是,AI具有無限的可能性,而無限的可能性也必將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。
將GPT嵌入到企微成為企業AI,你愿意部署嗎?-4.jpg (268.95 KB, 下載次數: 51)
下載附件
2024-9-5 14:46 上傳
正如群友G所言:科技的不斷發展,在帶來效率提升的同時,似乎也在悄悄打開潘多拉魔盒,到了今天難免發問,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高科技嗎?
往
期
精
彩
數字化在大規模連續化生產中的最佳實踐
探索中國CIO人才現狀 | 第四季調研報告
“數字化轉型”是當代大型企業的唯一出路
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四個支柱
由系統視角解讀三一集團智慧園區建設
關于CIO發展中心
「CIO發展中心」于2005年由一群熱衷于中國CIO職業發展的CIO 們倡導發起,并以「聚合中國CIO力量,助推CIO商業價值」為宗旨。旨在通過學術和經驗交流、知識和理念宣傳來促進職業規范的推進、長大環境的改善以及隊伍素質的提升,進而促進信息應用水平提升,推動CIO機制的建立和完善。
本文經CIO發展中心授權轉載 |